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说明
该设备主要用于居住小区(含别墅小区)、高级宾馆、医院、综合办公楼和各类公共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,经该设备处理的出水水质,达到国家排放标准。全套设备均可埋设于地下,故亦称"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"。
本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,集去除BOD5、COD、NH3-N 于 一 身,具 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,处理效果好,投资省,占地少,维护方便等优点。我公司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同时配套中水回用设备。

一、 结构形式与空间利用特点
-
地埋式、模块化结构
-
占地面积小,地上空间可利用:设备主体埋设于地下,不占用地上建筑面积。地表可以绿化、硬化或用作停车场等,符合节约用地的要求,特别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地区。
-
工厂预制,施工快捷:设备在工厂内模块化预制完成,运至现场后进行吊装、拼接和回填。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池体,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,减少了现场湿作业。
-
全封闭结构:设备为密闭罐体,能有效防止污水渗漏和异味溢出,对周围环境影响小,不会破坏社区美观。
-
二、 处理工艺与技术特点
地埋式设备通常采用成熟的生物处理技术,并根据需要集成不同的工艺单元。
-
核心工艺成熟稳定
-
主流工艺:最常采用的是 AO(厌氧-好氧) 和 A2O(厌氧-缺氧-好氧) 工艺。
-
AO工艺:能高效去除有机物(COD/BOD)和进行硝化反应,技术成熟,运行成本低。
-
A2O工艺:在AO基础上增加了除磷和脱氮功能,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,出水水质更好,能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。
-
-
MBR(膜生物反应器)工艺集成:高端设备会集成MBR膜组件。这是一种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高效工艺。
-
出水水质极佳:可直接达到一级A甚至更高标准,浊度极低。
-
污泥浓度高,占地面积更小:取代了二沉池,系统抗负荷能力强。
-
缺点是膜组件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,增加了运维成本。

-
-
-
抗冲击负荷能力强
-
设备内的生物填料(如组合填料、弹性填料)上附着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,形成生物膜。这种生物膜系统微生物浓度高,对于水质和水量的变化(即冲击负荷)有较强的适应能力,处理效果稳定。
-
-
污泥产量少
-
由于采用了较长的污泥龄(SRT),微生物内源呼吸充分,使得剩余污泥的产生量远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,通常仅需1-2年清理一次污泥,大大减少了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和麻烦。
-
三、 运行管理与智能化特点
-
自动化程度高
-
设备通常配备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,水泵、风机的启停,以及MBR膜的反冲洗等过程均可实现自动运行,无需专人24小时值守,只需定期巡检维护,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。
-
-
运行能耗相对较低
-
主要能耗来自鼓风机(为好氧菌提供氧气)和水泵。通过采用高效风机、合理的气水比设计和间歇曝气等方式,可以有效控制运行能耗。
-
-
维护简便
-
设备结构紧凑,主要检修部位(如风机、电控柜)通常设于地面,方便日常检查与维修。
-
四、 适用性与经济性特点
-
应用灵活广泛
-
从单户别墅到万人口的大型社区,都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处理容量和设备组合来满足需求,可扩展性强。
-
-
投资经济性
-
虽然设备本身有一定投资,但综合考虑其施工周期短、占地面积小、土建费用低、自动化省人工等优点,其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往往具有竞争力。
-
总结与对比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,可以将地埋式一体化设备与传统污水处理厂进行对比:
| 特点 | 地埋式一体化设备 | 传统污水处理厂(活性污泥法) |
|---|---|---|
| 占地面积 | 极小,地下式 | 巨大,需要大片土地 |
| 施工周期 | 短(几周),模块化安装 | 长(数月甚至数年),土建工程量大 |
| 环境影响 | 小,无异味,地表可再利用 | 大,有气味和噪音,景观影响大 |
| 灵活性 | 高,可分散建设,易于扩容 | 低,集中处理,扩容困难 |
| 自动化程度 | 高,基本无人值守 | 较低,需要较多运行人员 |
| 适用规模 | 中小规模(日处理数百吨以内) | 大规模(日处理千吨以上) |
总而言之,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技术特点是:集“高效、节能、占地少、自动化、环境友好”于一身,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现代化、成套化技术解决方案。





